江柳拿着铜板走了,叶厘就进灶房准备炸豆腐泡、大串串。
炸大串串前,得先用刀在豆腐块上切出菱形纹路。
这个不难,用两根筷子固定住豆腐块,靠着这两根筷子,即便是新手,也不会将豆腐块切断。
他正快速切着,门外有人喊他:“厘哥儿。”
听到喊声,他立马放下菜刀出了灶房。
果然,院门口站着的是原身的二哥:叶文。
便宜二哥今年二十一岁,和叶两相比,叶文的沧桑感不多。
而且,叶两之前是被生活折磨的寡言少语,叶文则是天生腼腆,如名字那般文文静静的。
“二哥,你怎么来了?吃饭没?大哥呢?快进屋,我给你留了饭。”
叶厘一边热情招呼一边询问叶两。
叶文进了院子,他挠挠头,没去瞧叶厘,只盯着脚下的路:“嗯……昨个儿下午,咱隔壁张叔登门给我说媒,那个哥儿是小王庄的,阿爹就让我过来背豆腐泡。”
小王庄在八仙镇与北阳县之间,他正好顺路。
“哎呀,这可是大喜事啊。”
叶厘万万没想到叶两没到的原因竟是这个!
大喜,大喜啊。
便宜二哥妥妥剩男,便宜阿爹愁的夜夜睡不着。
结果才卖了不到半个月的豆腐泡,竟有人做媒了!
“二哥,那小哥儿怎么样?你喜欢吗?对方喜欢你吗?”
他不顾叶文的害羞,一迭声的追问细节。
叶文被他问的,恨不能沿着墙根走。
只呐呐道:“还、还成。”
人家小哥儿长的是真不错,但年龄小,才十七。
他年纪大,还穷。
唉。
挠挠头,他抬步进了灶房,脸上闪过一抹忧郁。
就在这时,却听身后的叶厘道:“二哥,说起你的亲事,正好,我有话和你说。”
“现在我也能挣钱了,以后就由我供江纪读书,原先商定的每年三两银子,咱叶家以后不用给了。”
“以后阿爹大哥你们专心攒钱,争取今年将你的亲事定下。”
这话毫无征兆,叶文诧异极了,转身看向他。
“你供小纪读书?”
“对,我上午与他讲过了,他同意。”
虽说当时没有讲到叶家——主要是吧,他不是原身,原身对这三两银子的怨念极深,觉得是便宜相公拖垮了叶家。
可对他而言,一没出银子,二没承担叶家的活计,他对这事的感觉只有三个字:轻飘飘。
因此他当时根本没想到此事。
但现在想到了,那就绝不能再让叶家出银子了。
“读书太费银子,只靠着你自己,太难为你了。左右现在家里有小生意,来钱比之前容易,咱家还是再供小纪几年吧。”
叶文摇头,将叶厘的话推了回来。
叶厘也摇头,诚恳道:“二哥,我每天挣的全是我的,你和大哥挣的,得分成两份,如若再供江纪读书,你何时才能娶亲?”
叶家之前的规矩是,所有人挣的银钱都得上交给叶阿爹,由叶阿爹操持这一家子的吃喝拉撒。
后来,叶两与刘饴成亲,有小家了,那肯定要为小家考虑。
他们夫夫所挣的银钱,只需上交一半。
豆腐泡生意主要是靠叶两、刘饴操持,但叶阿爹会打下手,叶文和叶大吉则是承担了田地里的所有活计。
因此,饼夹菜的利润,刘饴依旧是上交一半。
叶厘觉得一半的利润少,但叶文满足的不得了。
他露出笑来:“生意挺好的,就算挣来的银钱和大哥平分,那也既能供小纪,也不耽搁我娶亲。”
“豆腐泡、大串串实在太能挣钱了。”
这两日,因着江纪在家,磨的豆腐多,叶厘做的豆腐泡、大串串也多,一日高达二十五斤。
每卖出去一斤,叶家可挣五文。
二十五斤便是一百二十五文。
再加上一些豆腐、鸡蛋、蔬菜,一日的利润能有一百六七十文。
一分为二,那就是八十来文。
就按照八十文算,只需三十多天,他就能将三两束脩挣出来。
当然,这是理想状况。
碰到刮风下雨的,那就不能出摊了。
但这种天气终究是少数。
所以,能两全的。
读书、亲事两不误。
这般想着,他又道:“小纪整日在私塾,你一个人撑着这门生意撑着这个家,太不容易了。你和小纪好好过日子就成。”
“从前咱家都撑了过来,现在来钱容易了,怎能反而不供了?”
看叶厘还要再劝,他就忙道:“对了,有抢生意的了,其他饼摊也开始卖红油麻酱饼夹菜了。”
“别的饼摊也开始卖饼夹菜了?!”
叶厘惊呼一声,注意力被此事抢走不少,他赶紧询问:“什么时候的事?!”
“就昨个儿,镇上那家炉子烤饼,也卖起了饼夹菜。”
“不过你别担心,分不走太多生意的,今个儿我出门前,大哥回来了,他说生意依旧好。”
因为别家没有豆腐泡、大串串!
旁人之所以肯花四五文钱买个饼夹菜,大多是冲着这两样新鲜吃食来的。
不然有多少人肯花这个冤枉钱去买鸡蛋、豆腐、绿叶菜?
平日里又不是吃不到!
他笑呵呵的又道:“放心吧,咱家没受太多影响。”
但叶厘还是蹙眉。
没受太多影响,这说明还是受影响了。
不过,有竞品也行,可以帮叶家、刘家分担一下注意力。
刘家饼摊红红火火,一个月的利润能有好几两,这对一个无依无靠的小摊子来说,有些显眼了。
现在有人竞争,从这个角度来说,也算是好事吧。
哎,还是得指望便宜相公。
自古以来,有钱的都不如有权的啊。
他又同叶文唠了几句,并把留给叶两的面条端了出来,让叶文填肚子。
叶文还真饿了,他跟叶两一样,即便路过县城,兜里揣着铜板,那也绝舍不得花上一文。
叶文吃完面条,叶厘也将大串串切完了。
开炸。
中间江柳回来了,带回来四十六个鸡蛋。
江柳走后不久,江纪也回来了。
叶厘就让江纪将已经晒干的小麦磨成面粉,他准备炸点麻叶当零嘴吃。
江麦、江芽半晌回来,只能进灶房喝水,一点零食都没有!
太可怜了。
之前是他没想到,现在想到了,他肯定要准备点小零嘴。
江纪对此没有意见,他拎着小麦去了磨房。
将小麦磨了一遍又一遍,等叶厘送走叶文,他这才停下。
用干净的筛子将麸子筛出去,余下的面粉带着几分微黄,细腻、充满面香。
把这些面粉装入袋子里拎进灶房,让叶厘和面炸麻叶,他回磨房用扫帚将筛出来的麸子扫干净,用簸箕盛着,端去后院喂鸡。
忙完这一切,他进了灶房。
叶厘已经和好面,准备擀成面片了。
所谓炸麻叶,就是将面粉擀成面皮,然后切块、下锅炸。
此吃食毫无技术含量,但又是面粉又是油炸,对普通农户而言,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的好东西。
江麦、江芽两个小家伙拖着干柴回来时,叶厘已将麻叶炸完,正准备做变蛋。
“小麦、芽哥儿,我刚炸了麻叶,你俩洗了手吃吧。”他招呼两个小家伙道。
“哇!”江芽惊喜不已,颠颠跑着进了灶房。
麻叶被陶盆盛着,足足有一盆。
他高兴坏了,忙拉着江麦去洗手。
洗完手,他小手各抓着一个,左咬一口、右咬一口。
刚出锅的麻叶,不仅酥脆,还喷香,他吃得满脸笑,迈着小短腿蹦着出了灶房。
院子里,叶厘、江纪蹲在水井旁,正在做变蛋。
做变蛋需要用到食用碱,叶厘不知道北阳县有没有这东西,反正原身的记忆里没有。
但这不重要。
草木灰完全可以替代碱面。
先往草木灰里倒水,制作草木灰溶液。
有了溶液,接下来就是往溶液里放生石灰。
此次鸡蛋较少,他只往溶液里放了一斤的生石灰。
生石灰遇水,很快沸腾起来。
江芽、江麦惊诧不已,下意识的往后退。
等生石灰变成褐色的糊糊,就可以往里面放鸡蛋了。
鸡蛋沾了石灰糊糊滑溜溜,用筷子不好夹,叶厘就让江纪用柳条编了个空口勺子,用来从石灰糊糊里取鸡蛋。
将沾满石灰糊糊的鸡蛋放入锯末中滚一下,等鸡蛋沾满锯末,就可以放入坛中。
四十六个鸡蛋,装了满满一坛子。
最后,叶厘让江纪和了点泥巴,将坛口密封。
这就完事了,只需放置十五天,那变蛋就成了。
“做法这么简单?”江纪很是意外。
“复杂的我也整不来呀。”叶厘示意他将坛子抱到磨房去。
江纪:“……”
他把疑惑憋回去,将坛子安置到磨房。
叶厘站在磨房门口神了个懒腰:“忙活这么久,我要去躺着了。江纪,晚饭就交给你了,炒个豆腐就成。”
他其实还是有些不太舒服。
而且刚才还站着炸了一个时辰、不,算不清多长时间了,毕竟还炸了麻叶。
江芽、江麦只当他是没睡好,但江纪明白是为了什么。
江纪从磨房出来时,刚好瞧见叶厘扶着腰、背微弯慢腾腾进屋的场景。
太阳西下,夜幕很快降临。
吃过简单的晚饭,一家四口洗漱之后各回各房。
江纪躺在炕上,双眸虽闭着,但周公并未如往常那般到来。
下午叶厘回堂屋那一幕在他脑中绕啊绕的。
真有那么难受吗?
翻了个身,他由平躺改为背对着房门。
叶厘性子改了,不至于故意装难受吧……
如此辗转了一会儿,他叹息一声,认命般睁开眸子。
他穿鞋,脚步轻盈的出了东屋。
西屋门关着。
但门缝里却是有微弱的光透了出来。
显然,叶厘还没睡。
犹豫片刻,他往前走了几步,还特意加重了脚步声。
待来到西屋门前,他轻声道:“叶厘?”